中国安全科学学报

清华大学首批赴美留学生全部回国!科学没有国 

来源: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0-29


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,高考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另一条路--出国留学。认为面对到陌生的环境,不同的学习模式能够学习不一样类型的知识。但其中也有很多的人,学成之后没有选择回到祖国为祖国贡献。

在1978年时,出国留学可是个陌生的名词,中国当时从名参加选拔的学生中派出52名首批赴美留学生出国,他们最终全部回国发展。留学这当中经历了什么趣事呢?


1978年,中国刚刚经历对于文化摧残的\"十年浩劫\"事件,整个国家教育事业处于百废待兴阶段。

主席听取了清华大学校长的建议,做出指示:要增加留学生的数目,不是十个八个的增加,而是大数目的增加。

要让他们主要去搞自然科学,这是五年内最快见效提升教育水平的办法之一。我们要一方面提升大学的水平,另一方面也要派人出去学习,这样有了比较才有进步。

为了贯彻主席的指示,教育部迅速组织赴美留学生,在清华大学,中科院,北大等学校共选出52名学者,在中美建交之前抵达美国。

当时国内经济落后,缺乏外汇,52个人手里只有五十美元,当时一听说美国做什么都要给小费,连上厕所都一个个连着上,后来到了美国,联络处才给了足够的美元。

抵达美国后,一出海关就看到了成群的美国记者,无论是报纸,电台,电视记者都在咔嚓咔嚓的拍着照片。代表吴葆祯发言到:\"我们不仅是来学习先进的技术,也是为促进中美建交而来\"


经过简单的整理之后,五十位留学生进行强化性英语训练,随后被分配到全美著名大学进行学习。

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差距较大,甚至有些出国的留学生都没有见过电脑。

留学生张楚汉曾说:\"刚到麦迪逊的时候,住在美国的一户人家中,当看到房东的儿子在玩苹果电脑的时候,我十分诧异,身为留学生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电脑,而美国普普通通的一个百姓的儿子就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电脑了\"

深知未来能够改变世界的就是电脑。于是图书馆,实验室,计算机机房就成了无数留学生的\"家\",他们知道祖国派出他们的艰难,要抢回失去的时间。

对于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,能打开眼界是他们最大的收获。

其中的留学生李衍达曾经说过:\"打开眼界与敢为人先是重要的,在美国曾任信号处理小组的负责人时,自己没敢发论文,后来美国方的教授也找过我\",敢于做开创性的工作,不能靠别人,要靠自己。


这批留学生中清华大学派出的留学生于1981年回到中国。其中曹小平女士现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系教授。张育曼现任核反应堆与核安全研究员,彭吉虎成为光通讯专家。

赵南明留学回来之后直接回到清华,推动了清华大学恢复生物系的建制,担任生物系主任,李衍达从事信号处理以及地震勘探方面的研究,张楚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柳百成从事信息提升技术水平提升,崔国文曾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。

截止2008年留学的52人当中共有7人成为中国科学院或者中国工程学院的院士。这些归国学者获得了无数中国科技进步奖,从事在大学教育领域的人也基本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。

当年赴美留学的人回来均取得了傲人的成绩,那么现在呢?还要埋着头认为出国是最好选择吗?


放眼十年二十年以前,国外留学归来的一张文凭还会给你的履历镀金,现在也只是平平无奇的普通经历。

前年中国留学总人数达66.21万元,其中自费留学59.63万人,现如今留学门槛降低,国人眼界成熟,留学生素质降低,这些都导致国外的文凭已经不再是企业眼中亮眼的钻石了。

加拿大的留学门槛只需要十几万元,甚至不需要语言类成绩就能办下留学证。加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校都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,也提供给了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,也给留学热上浇一点冷水。

另外准留学生越来越难管也让老师头疼。老师冯秦的学校是与加拿大联合办学,在国际班的学生不用考试就可以到加拿大留学。

由于自己不用参加考试,就在班级里吃零食,玩手机。冯秦想要与学生的家长沟通,却得到:\"自己家孩子是要出国的,不需要接受国内的这种应试教育。\"

上一篇:北美观察丨美国分化:当不讲科学成为“潮流”
下一篇:没有了